Search


我很感謝經驗豐富的作者,願意把這一段寫出來。我也曾經遭遇跟作者類似的對待,因為我提到過跟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我很感謝經驗豐富的作者,願意把這一段寫出來。我也曾經遭遇跟作者類似的對待,因為我提到過跟作者相當類似的話。

有時表面上看起來用正能量助人的人,根本不是為了對方,主要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。這種話聽在某些「助人者」耳裡,相當不舒服,這我能理解。

所以我是真的很感恩,作者把我想說的話,寫得如此更清楚。

某些「助人者」或許有善意,但只要正在悲傷的人,在被「幫助」後,沒有表現出如「助人者」的預期,這些「助人者」的話就不會太好聽。對於正在悲傷者來說,最痛苦的,莫過於要強顏歡笑,讓「助人者」心滿意足地離去。

然後,已經承受一次傷痛的人,在自己承受二次傷害之後,默默地療傷。

這是多麼諷刺的事情!

好吧!我猜,不是所有人都看得懂我在寫什麼,這我也理解。所以推薦各位多看看這位作者的文字,知道「幫忙」如何轉變成「二次傷害」。感恩各位朋友的耐心閱讀!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可是我只是想幫忙!

【梅根.德凡】

「事出必有因」,多麼可笑、充滿批判、殘忍、化約主義的一句話,對一般人來說已經如此,更況且是痛苦中的人?到底可能有什麼原因?

「他的人生很美好,你很幸運和他一起過了這麼久。要心懷感恩,然後重新出發。」難道只要人生夠美好,結束了就沒關係嗎?

「至少你知道自己可以生育,我連懷孕都沒辦法。」我的嬰孩的死,怎麼又變成你人生的故事了?

「開心點!事情不會真的像你所表達的那麼糟糕。」為什麼路上的陌生人堅持要告訴我,我必須開心一點?

這些是我們對彼此說的話語和做的事,然後堅持自己只是試圖幫忙。

我從悲傷者身上最常得到的回饋,就是他們在悲傷中所受到的對待令人髮指。人們似乎總會對受苦者說出最不體貼、最殘苦的話語:有時是有意的,有些人的本性就殘酷而不體貼。幸運的是,這些人比較容易無視。然而,有些人卻是真心愛你,迫切地想要幫忙。他們所說的話,以及對你的痛苦理解錯誤,都讓人難以面對。

我們知道他們本意良好,可以從他們的表情和聲音感受到,他們是真心想讓一切好轉。正因為做不到,反而讓他們更努力地去嘗試。

但你不能這麼說,不能告訴他們,他們沒幫上忙。這只會讓一切更糟。

保持禮貌

當我說到我們多麼不擅長支持受苦的人時,通常會得到兩種回應:悲傷的人會說:「謝謝你說出來!」悲傷之外的人則說:「我們只是想幫忙!為什麼你要這麼負面?」

反彈是無法避免的:「人們只是好意!」「他們只是想幫忙!」甚至是「你一定是不夠成熟,才沒辦法聽出對方意在言外的支持。」我所收到最憤怒的信函,通常來自盡全力支持所愛者的人,因為他們如此殫精竭慮,我卻說他們做錯了,說他們的用字遣詞很尖酸、傷人、殘忍,即便他們的原意絕非如此。我怎麼可以這麼沒有人性、這麼負面、這麼看不出他們已經盡力了?他們本意良善,我應該開始看到好的一面,並且心懷感恩,不該繼續憤怒刻薄了。

但事實是:我說出了悲傷中很難感受到支持,時常覺得被批判的真相。我說出了我們是如何讓彼此失望。我不害怕說出全世界的悲傷者每天浮現千百萬變的想法。我不害怕大聲說出:「你沒幫上忙。」

我無意表現得很負面,只是說出真相而已。

我們似乎都收到一種不能說出真相的禁令:不只是悲傷的真相,也包含悲傷者在文化中的感受。我們受到訓練,必須保持禮貌,必須微笑點頭地說:「謝謝你為我著想。」雖然在內心深處,我們只想尖叫:「你到底他媽的在想什麼,居然對我說這種話?」

當我為新的社群舉辦寫作課程時,令我震撼的是,總是會有許多人說:「這是我第一次可以這麼坦誠地面對自己的悲傷。其他人都不想聽,要不然就是告訴我,我都做錯了。」

許多悲傷者告訴我,他們不再告訴別人,對方說的話沒有幫助,而是選擇閉口不再說話了。當你因為其他人不喜歡,而不再說出真相,無異於在自己的痛苦上又加入沒有必要的冤枉和委屈。

沒有人喜歡聽到自己做錯了。但假如我們不能說出自己悲傷中的真相,又有什麼意義?如果不能在不受批判的情況下,說出「這沒有幫助」,那麼別人又怎麼會知道我們需要什麼?如果我們什麼都不說,只是微笑點頭並原諒「立意良善」的人,那麼又怎麼會改變?

說出真相卻被駁斥的感覺一向很糟。我不喜歡別人這樣對我,也不願你受到這般對待。對於隨之而來的憤怒,我還沒辦法免疫。

個人來說,我相信神祕主義者所說的「神聖憤怒」,指的是驅使我們說出真相的憤怒。這樣的憤怒會指出所有的不公義和壓抑,不是想讓場面難看,而是因為知道真正的社群應該是什麼模樣。

神聖憤怒指的是說出真相,無論過程中會冒犯到誰。同樣重要的是,目的是為了帶來更多愛與支持、親情與真實的連結。

我之所以花這麼多時間談論沒有幫助的悲傷支持,是因為希望一切都能好轉。我需要讓一切好轉,而你也是,還有上千個將在我們之後進入悲傷世界的人。一切必須好轉,所以我們得開始說出真相。

光是說「他們立意良善」是不夠的。如果想提供安慰的人,依然堅持使用傷人無禮的語言,那是不夠的。

如果有人真的想幫助悲傷中的我們,就應該願意傾聽什麼是沒有幫助的。他們應該要接受因為不知道該說什麼、該怎麼說而感受到的不自在。他們應該敞開心胸地接受回饋。否則,他們就不是真心想提供幫助,只是希望建立樂善好施的形象而已。兩者是有所差別的。

沒有人知道什麼是對的話語,這就是討論和對話的重要性。雖然未必能找到最正確的答案,但這能讓我們做得更好。

.

以上文字取自
沒關係,是悲傷啊!:直視悲傷的真相,練習守護自己與關愛他人的情緒照護指南
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816887


Tags:

About author
關於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國立台灣大學心理系、心理所臨床組畢業,領有臨床心理師合格證書。曾任心理治療所所長、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臨床心理師。 專長在協助自我探索與覺察、情緒教育、親職教養諮商、人際與家庭溝通、壓力管理、自閉類群障礙症、早期療育發展評估...等。 工作之餘,仍希望透過書寫與直播,和大家分享自己觀察、自省的心得,以及利用心理學的專業知識,幫助在人生旅途中感到困惑、痛苦、不安的朋友們,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療癒之路。 「洪仲清臨床心理師」的臉書粉絲專頁,目前追蹤人數已突破37萬。常有來自世界不同地區的網友在此留言、討論,學習面對情緒,學習覺察自己與原生家庭間的課題,學習在溝通中傾聽、在忙碌的生活中靜心,以及如何寬解苦痛,跟自己和好。 . 邀約請來信:[email protected],恕無法回答邀約以外的問題,如有私人相關問題(心理治療、諮商),建議至專業機構或撥打諮詢專線尋求協助。謝謝~ 衛生福利部24小時免費安心專線0800-788-995 生命線1995 張老師1980 也可直接洽訊各地縣市政府衛生局,譬如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https://mental-health.gov.taipei/Default.aspx
國立台灣大學心理系、心理所臨床組畢業,領有臨床心理師合格證書。曾任?
View all posts